Sunday, December 8, 2013

武博馆藏品:武林秘笈/武术状元/工艺

中国博物馆的序厅、拳械厅看过后, 眼前就是 : 历史厅、临展厅

这个木雕非常精致,镂空雕刻的四条金龙栩栩如生。顶部插了许多武打戏曲人物的小木雕,雕工细腻,他们所持各式各样的兵器好像在表达随时准备战斗。
四个顶角和四个柱角上都插着一些吉祥的鸟类小木雕,神采奕奕。
正面刻着“胡金祥造”,背面刻着“洪仁義门”。这种刻法和表达的内涵有待进一步考证和研究

古代的武士像以及不同时期与武术有关的石雕木刻
 

馆内 有百余本武林秘笈 武术书籍 :
古代被奉为武林练功秘籍的武术书籍百余本,记录了大量的文字信息,诉说着时代的变迁。

《行健斋随笔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先天罗汉拳十八手图说》

《拳术基本练习法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武术汇宗
武术汇宗  万籁生先生据多年的习武经验编著而成。全书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篇,共七章。上篇主要介绍了少林内功和武术根基功夫练法;中篇为器械学,介绍刀术、枪术、剑术、棍术等器械及神兵暗器的练法和用法;下篇为内功,自然门内功的练法。并附有动作图片。

《太极拳释义》
董英杰先生的著作。此书内容对太极拳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非常全面、深入的论述,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太极拳的身法、练法进行讲解释义,对太极推手的练法作了详尽的阐述。
书中囊括了纵多太极拳大师的理论观点,理论价值极高。

精武本纪  精武体育会所编撰、出版的重要的武术资料,详细记载精武体育会的发展情况,内容覆盖面广,几乎涉及了当时武术发展各方面的内容,为研究武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。全书分言论、事实、技击、兵操、文事、游艺、文苑文章百余篇。

<<易筋经>> 光绪年刻本
易筋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练功方法,在我国传统功法和民族体育发展中有着较大的影响,千百年来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。
易筋经为何人所创,历来众说纷纭。从现有文献看,大多认为易筋经、洗髓经和少林武术等为达摩所传。在易筋经流传中,少林寺僧侣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易筋经本为秦汉方仙道的导引术,被少林寺僧侣改编于唐宋年间,至明代开始流传于社会,应该没有疑义。
目前发现流传至今最早的易筋经十二势版本,载于清代咸丰八年潘蔚辑录的《内功图说》中。总的来看,传统易筋经侧重于从宗教、中医、阴阳五行学说等视角对功理、功法进行阐述,并且形成了不同流派,收录于不同的著作中。

武状元牌匾 
 
   黄仁勇 (17621817)清代武状元。海阳(今潮州市潮安县)古巷孚中乡人。黄自幼胆识过人。家贫,至12岁方读书。他勤于学文,又喜习武。使用过的练武石,最重的竟达300多斤。10年苦练,果不出岳父兼师傅所预料,已学得十八般武艺俱精.1792年赴省参加乡试,得中武举人。四年后(1796),嘉庆皇帝丙辰恩科取士,黄再度赴试,遂得二甲第二名武进士。在殿试中,皇帝喜其文武双全,钦点为会魁武状元
再往前走, 一面一面的牌匾, 目不暇接...
    

武库图画像石,长147cm,宽119cm,厚20cm,重约1.5吨。其上端并排放着两个弩(左为蹶张),下端摆放两个箭箙,两套盔甲悬挂于一架上。此架在汉代称为“兰锜”,亦为兵器架。

从这块画像石上,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汉代军队的主要兵器装备。这些兵器镶嵌在画像石上,制作精细,栩栩如生,它不仅是汉代艺术造型的准确写实,更是匠师们崇高艺术追求和精湛铸造技艺的真实再现。令后人叹为观止!(下图摆放两套盔甲)


  * *本页部分
内容资料转载自: 中国武术博物馆官方网站

  -待续-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