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 : 中华武术记者- 龚建新 /王 涛 图片: tiger303



(崔老师 联谊会上高歌一曲; "京剧"是他的拿手本领之一)
我连续六次担任大讲堂的主讲老师,看着大讲堂在不断地发展变化。这次,大讲堂的教练员队伍呈现了年轻化倾向,参加的人越来越多,教练也越来越年轻化,同时,教学内容也增加了。



(上图: 本期各班的年轻教练员)
这
一次是人数最多的一次,达到了三百多人,这说明大讲堂在武术人群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,也表明大讲堂对推动群众性的武术活动和太极拳活动,起到了非常好的促
进和提高作用..


从第一期到第六期,有很多学员连续多次参加,这说明大讲堂办得非常成功,体现了大讲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。

在我们班,有两个连续六次参加大
讲堂的学员,而且都是参加了同一个老师的同一个拳种的学习。

这种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,对进一步提高太极拳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,是非常重要的。太极拳确实
是“十年不出门”,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进行磨练,还要有老师不断地引导,自己不断地改进,才能真正体会到太极拳套路的真谛。
太极拳学起来比较容易,
但是要达到一定的水平,却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精力汗水。



另外,这个大讲堂也增进了学员之间的友谊。我们班的学员,有来自英国的,美国的, 有来自日本的,还有来自中国香港的,全国各地都有。


大家非常友好地在一起训练,互帮互学,通过几天学习,增加了相互间的了解,尤其是国外学员和国内学员同吃同
住同训练,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让他们产生了深厚的友谊,体会到了太极大家一家亲地感情。






我连续六年任教大讲堂,不仅给太极拳爱好者传
授了太极拳技艺,提高了大家的学习兴趣,对于自己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提高。


(崔老师是2009年北京的"33996人"太极拳吉呢斯世界纪录-总指挥 ; 今天, 崔老师轻松地15分钟内,
指引和安顿来自不同学校的 300名太极拳学员, 成功完成了24式太极拳演练的录影,!



我们班有来自铁岭的八十多岁的李天友老人,他每天和大家一起练习,非常认真,给我
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让我感动。

老人这种谦虚好学的精神,也感动了我们班的每一个学员。

国外的学员虽然有语言障碍,但是,在大家的关心下,互相指导,很快克
服了这种障碍。







我们班的学员,在大讲堂的和谐氛围下,团结一致,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。

(学员在联谊会上表演)









我认为,《中华武术》杂志举办的太极拳名家讲堂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模式,希望它越办越好,能够年年办下去。
您的Blog, 多看有益!
ReplyDelete[版主回覆12/05/2011 13:23:13]这是我的期望, 我会尽力, 谢谢您的鼓励!